维护保养指南:制冷系统进水的危害与处理方案
冷水机作为工业生产和商业制冷系统的核心设备,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设备寿命。然而,制冷系统进水是冷水机常见的故障之一,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连锁性设备损坏。本文将从进水危害、原因分析、应急处理等方面,为冷水机的科学维护提供参考。
01
危害分析
压缩机损坏风险
水分进入压缩机后,与冷冻油混合形成酸性物质,导致润滑油乳化、润滑性能下降,进而加剧轴承、活塞等部件的磨损。严重时可能引发“液击”现象,直接损坏压缩机。
系统腐蚀与冰堵
·水分与制冷剂(如R22、R410A等)反应生成酸性物质,腐蚀铜管、阀门等金属部件,导致系统泄漏。
·低温环境下,水分在膨胀阀或毛细管处结冰,引发冰堵,造成制冷效率骤降甚至停机。
能效降低与能耗上升
系统内水分增加会导致蒸发温度异常、冷凝压力升高,压缩机负荷增大,耗电量可增加15%-30%。
系统稳定性问题
水分过多还可能导致系统内部压力异常,比如高压侧的压力升高,这不仅增加了压缩机的工作负荷,也可能触发高压保护装置的动作,导致机组停机。
02
主要原因分析
制冷系统进水的主要原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原因:
1、冷却器(蒸发器/冷凝器)泄漏
管板腐蚀或焊接点老化导致冷却水渗入制冷剂循环系统,常见于使用年限超过5年的设备。
2、操作维护不当
冷媒充注时未彻底抽真空,残留空气含水分。
润滑油更换未密封操作,环境中湿气混入系统。
3、环境湿度影响
高湿度环境下长期运行的开放式机组(如冷却塔周边),水分通过呼吸阀或密封薄弱点侵入。
4、设计缺陷或安装错误
系统管路坡度不合理导致排水不畅,或储液器未设置干燥过滤器。
03
应急处理流程
冷凝器的渗漏部位
加入少量氟后用氮气打压止10Kg,用捡肥皂水、洗洁净水对可能渗漏之处检查。如果是蒸发器的渗漏部位,观察冷冻水中是否有油迹,有则漏、无则不漏。如果添加的制冷剂中含水,将瓶中的制冷剂释放适量在清洁干燥的玻璃容器中、在制冷剂蒸发完后观察容器中是否有水存在,如有、说明该瓶制冷剂中含水量很高,查处来源。
如果系统进水较多处理方法参考:
1、拆解制冷系统部件
冷凝器、蒸发器、压缩机(将油过滤器拆下)、高压干燥过滤器、膨胀阀、电磁阀、截止阀、储液罐、连接管道等能解体(大的部件不一定要移位),便于进行下一步的工作。
2、分段吹污
用氮气加压后瞬间释放的方法将部件中的水份尽可能的全部吹出。如果冷媒系统管路复杂,可根据具体情况在某些部位用焊枪烧管路后分段吹出水分。
3、复原制冷系统
将整个机组复原后、开启制冷系统中所有的通路(膨胀阀的阀芯、高压干燥过滤芯、电磁阀的阀芯暂不安装、压缩机内的油过滤器和冷冻油油暂不加入),用较常规长的时间抽真空(最好部件能加热、压缩机可以接通油加热器,目的是加快帮助系统中残存的水份蒸发)。
4、开机运行
确认系统中水分基本排除, 然后复原制冷系统,装入清洁的油过滤器、高压干燥过滤芯、加入冷冻油,按机组正常组装步序进行。
系统进不多的处理处理方法参考:如果制冷系统进水不是很严重,那么就没必要拆解制冷各部件,更换过滤器即可。
1、更换过滤器
首先更换机组系统高压干燥过滤器,如果是干燥过滤桶,可用清洁干爽的脱脂纱布制作口袋后改装活“性氧化铝颗粒”和掺入量变色硅胶(便于观察含水量)、更换掉压缩机中原含水份的冷冻油。
2、再次更换过滤器
开机运行一段时间后,再次更换干燥过滤器,注意观测变色硅胶,来判断系统含水量的程度,按这个操作步序反复运行。
3、开机运行
确认系统中水分基本排除、更换清洁的油过滤器、高压干燥过滤芯、冷冻油等,按机组正常组装步序进行。
制冷系统进水如同潜伏的“慢性病”,初期症状隐蔽但破坏力巨大。通过建立预防性维护体系、配备智能监测装置,可大幅降低进水风险。唯有将日常维保与专业技术手段结合,才能确保冷水机持续高效运行,为生产保驾护航。
推荐新闻
-
湖北某化工反应釜防爆冷却系统应用案例
2025-04-28 -
共筑中俄合作新桥梁 赋能塑胶产业绿色升级
2025-04-27 -
葡萄糖生产工厂的冷热恒温设备应用
2025-04-26 -
凯德利工业冷水机在橡胶塑料中的应用
2025-04-22 -
四川某购物中心真冰溜冰场制冷系统案例
2025-04-16